吕宏军,男,43岁,旬邑县清塬镇吕家村农民。幼年时,母亲多病,但家庭贫困无钱医治,在很小的时候吕宏军就失去了母亲,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,和别的孩子不一样,家里供不起他去读书,缺衣少食伴随着他少不更事的人生。然而,苦难的生活仅仅是个开始,1992年,吕宏军哥哥不幸患上脑瘤,四处求医,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,家庭根本无力承担,不幸于1994年离世,哥哥的离开,给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,当时吕宏军刚满21岁,还有嫂嫂、三个侄儿和年迈的父亲,他毅然选择放弃在外务工,回家种地,承担起照顾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,用自己的身躯给这个家里一些精神依偎。但是,命运往往捉弄人,1995年10月,在外务工的大嫂又因车祸离开人世,留给他的是常年多病的父亲、孤苦无依的三个侄儿和几万元的债务。对于二十一岁的他来说,生活和命运似乎都要让他陷入绝望,父亲又受不住这样的打击,整日都是一声叹息。
男儿当自强!面对苦难,他没有选择逃避,也没有选择退缩,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对生活失去希望,也不能让自己的三个侄儿成为孤儿,他只有用自己的脊梁挑起这个家。于是,他一个人种起了家里十几亩地,并养起了家畜。这二十多年来,将自己的孝心、爱心献给了父亲和侄儿。经过四处求医,老父亲病情有所好转,可以干些轻微的家务活。在他的爱心抚养下,侄子现在已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。两个侄女已成家。作为主心骨的吕宏军虽然苦了、累了、痛了,但他心里是高兴的。
吕宏军几十年如一日,不怕脏,不怕苦,不怕累,任劳任怨。白天黑夜干活,有时太困太累,就喝几口白酒解乏。为了给老父亲看病,一月三下咸阳,访医求药;每年在父亲的生日时,都给老人家做几道好吃的饭菜,做一件新衣服;每晚按时给老人烧炕,从不间断。村邻谁家有红白喜事,都喜欢找他帮厨,他都尽心尽力一帮到底。凡认识吕宏军或听说过吕宏军的人对他的感人事迹无不称赞。吕宏军在吕家村树起了尊老爱幼的榜样。
多年来,处在这样的家庭,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,他心里也有过苦痛,生活也充满累与忧。但作为家中的主心骨,他不能倒下,他要坚强地撑起这个家。他常说:“我的付出有回报,老人坚强,孩子进步,村里老小理解支持,政府帮扶,使我得到莫大的宽慰,我坚信这一家人的日子会好起来的,为了这个家,我苦点累点,值得”。他就是这样一位怀着一颗孝心,一颗关爱之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人间大爱的普通农民,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人生亲情故事。